中新網武漢7月10日電 (曹旭峰 孫夏)7月10日,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的首屆國際音樂考古培訓班在武漢舉行,中、日、韓博物館的32名中高級管理人員參與學習。
  來自聯合國非遺音樂類評審主席、韓國漢陽大學教授權五聖教授,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副館長布拉德利教授,日本著名音樂考古學家石守晃教授等10位專家,在15天的時間里,將進行《中國音樂考古》、《東亞及韓國的音樂考古》、《日本的音樂考古與非遺》等音樂考古理論、規範、方法及國際化內容的授課。
  權五聖教授認為,曾侯乙編鐘讓全世界的人聽到了2400年前的聲音,引起了世人對音樂考古學的關註,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,將音樂考古學融入到考古學文化中,對研究古代禮樂制度具有重要意義。
  2012年,湖北省博物館發起成立中國博物館協會樂器專業委員會,有10家省級及高校博物館參與,成為推廣中國音樂考古規範化、數字化與國際化的最重要機構。
  湖北是中國出土早期樂器最多的地區,出土了包括編鐘、鼓,漆木質的琴、瑟、排簫、笙,以及石質的編磬等,幾乎囊括了先秦樂器“八音”之金、石、絲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的全部種類,展現了早期中國音樂文化的基本面貌。
  今年6月,湖北省博物館用曾侯乙編鐘演奏鄧麗君經典歌曲,不僅是一次大膽的音樂嘗試,更是深度挖掘編鐘的音樂內涵,探索古老樂器與現代音樂有機融合的新路。(完)  (原標題:首屆國際音樂考古培訓班武漢舉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05ansph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